USB3.1元年存疑 连接器厂商静观其变
2014年由苹果主导的USB 3.1规格正式出炉,包括Google、微软和英特尔等大厂均有意跟进,随后传出欧盟也有意在2017年要求全面统一规格;而依据研究机构Fleck Research的数据,连接器产业的年产值约在6百亿美元,2015年Type-C市场约为6500万美元,2019年可望攀升至3.5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将高达40%。似乎所有的苗头都显示,USB 3.1Type-C将在2015迎来元年。
但Type-C要成为主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首先面对的就是成本问题,Type-C的制程非常困难,光是插头本身的零组件就比传统多出十几个,且多增加了E-Mark(电子识别芯片)。为了能传输高画质影像、取代电源线,还增加了8条价格高昂的高频同轴线。这让它的造价高达15美元以上,比传统高上10倍。这种价格目前只有Google、苹果这两大具有定价能力的巨头能够玩得起,其他业者目前都处于观望阶段。
其次就是对技术要求更高。“USB2.0的最高速度480Mbps 推向了 5.0Gbps,实现了10 倍的增长。USB 3.1 随即又使这一速度翻倍,达到10Gbps,这种大幅度的速度增长无法避免的为连接器的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带来了挑战。”Molex公司亚太南区总监、市场及关键客户管理卓炳坤说。
此外,早在USB 3.0时代,USB的普及就一直受到两个竞争对手的夹击,eSATA 和 雷电(Thunderbolt)。进入USB 3.1 时代,USB依然需要面对至少一种其他 I/O 技术的竞争,特别是Thunderbolt也推出了Thunderbolt2.0,其速度达到了20Gb/s。卓炳坤认为,USB 3.1 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竞争挑战,因为现在支持的硬件和软件的上市速度过慢。这样可以理解为,周边设备制造商推出产品的速度也在放缓,整个采用 USB 3.1 的过程也可能放缓,这种放缓从侧面说明各大厂商都采取了一种“静观其变”的策略。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