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华东)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 广告 25年华东电子峰会5 广告

41亿收购莱尼!盘点立讯精密“收购史”

2025-07-17 09:12:21 来源:连接器世界网 作者:陈思瑜

立讯精密 2024 年完成对德国莱尼集团(Leoni AG)的交割时,资本市场早已习惯这家企业的“收购式扩张”。

从2004年成立至今,立讯精密的成长史几乎等同于一部并购整合史,而41亿收购莱尼,只是其庞大棋局中的最新一步。

01

41亿买下的不仅是线束厂,

   更是欧洲汽车产业的“入场券”

这场备受瞩目的跨国并购,交易总对价41亿元人民币,覆盖莱尼集团50.1%股权及核心线束子公司Leoni Kabel GmbH 100%股权。对而立讯精密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业务扩张,更是对全球汽车供应链话语权的精准卡位。

莱尼集团成立于1917年,作为德国工业文明的代表,其线束业务覆盖全球31个国家,服务奔驰、宝马、大众等全球80%以上汽车品牌,在高压线束、车载以太网等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积淀。

莱尼线束

莱尼深耕电动汽车高压线束领域多年,凭借多项专利与技术积淀,在耐压、散热等核心性能上构筑起显著优势。图/国际线缆与连接

然而,莱尼因经营管理不善,陷入债务泥沼,销售增长乏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Leoni AG营收为54.6亿欧元,净利润为负1.28亿欧元,其子公司Leoni K净亏损1328万欧元。

此次收购的“精准性”在于:立讯精密用41亿元买下了莱尼的欧洲产能、高压线束等优势技术,以及大众、宝马等车企的“历史信任”。

更关键的是,莱尼德国工厂的“本地化属性”,能为立讯立讯精密打开欧洲车企的供应链壁垒——这些车企对“本土生产+快速响应”的需求,远高于对成本的敏感。

02

消费电子:以收购筑牢“代工之王”根基

回溯立讯精密的收购之路,其收购基因最早体现在消费电子领域。从单一连接器厂商到苹果核心供应商,每一步跃升都伴随着关键并购:

立讯精密

图/立讯精密

2010年立讯精密拿下博硕科技部分股权,完善了连接器上游线缆生产;

2011年以5.8亿元收购昆山联滔电子30%股权,成为立讯精密切入苹果产业链的关键一跃——联滔在电脑连接线领域的产能与技术,直接让立讯精密获得苹果MacBook的订单入场券,同年收购科尔通实业则补上电源插头线的生产短板;

2012年全资收购珠海双赢柔软电路,让立讯精密闯进柔性电路板领域,顺利切入3G通信与智能手机产业链;

2013年参股宣德科技,将连接器技术延伸至智能手机与通信服务器场景;

2014年收购丰岛电子并更名立讯电子(昆山),前瞻布局可穿戴设备的高端市场。

真正的“质变”始于对声学领域的深耕。2015年斥资8亿元成为美律实业最大单一股东,这家为苹果 MacBook 供应扬声器的企业,让立讯精密首次掌握高端声学技术;2017年进一步收购美律中国子公司51%股权后,立讯精密快速切入 AirPods 供应链。

此后数年,收购苏州美特巩固微型电声能力、33亿元拿下纬创昆山工厂切入iPhone整机代工、60 亿元收购日铠电脑获得金属结构件产能、控股公司立臻精密21亿元收购和硕昆山工厂扩大苹果订单承接能力……

这一系列动作让立讯精密从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成长为能覆盖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等全品类的“核心代工伙伴”。

到2025年初,立讯精密在昆山投建120亿元智能终端项目,计划达产后年产值突破800亿元——这既是对消费电子产能的扩容,更是其通过收购整合形成“零部件+整机+生态”能力的集中体现。

如今的立讯精密,已从单一连接器厂商,蜕变为消费电子领域“代工之王”,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些看似零散却环环相扣的收购布局。

03

  汽车领域:从“门外汉”到Tier 1的收购进阶

立讯精密的野心,远不止于“多代工几件产品”。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市场渐趋饱和,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成为立讯精密的当务之急。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

在汽车领域,立讯精密的收购轨迹清晰勾勒出从“边缘参与者”到“核心玩家”的进阶路径。

  • 2012年收购福建源光电装55%股权,布局汽车连接器与线束,切入汽车电子赛道
  • 2013年完成对德国SuK公司的收购,拓展汽车塑胶件,成功叩开德系车企供应链大门
  • 2017年香港立讯并购德国采埃孚(ZF)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一举获得Tier1供应商资质。
  • 2022年宣布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同时,立讯有限拟以100.54亿元购买奇瑞相关股权。
  • 2024年强化全球布局,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莱尼及其全资子公司。

而41亿收购莱尼作为立讯精密汽车领域收购史的最新注脚其,其能够通过整合莱尼的技术与资源快速切入全球汽车线束主流市场,并直接获取其全球主流车企的客户网络。

长期以来,全球汽车线束市场被矢崎、住友电工、安波福、莱尼四大巨头垄断。据 QYResearch 数据显示,2023年这四家企业合计占据超72%的市场份额。

立讯精密收购莱尼后,线束业务规模将实现跨越式扩张,其三步走战略清晰展现野心:2025 年助莱尼实现损益平衡,2026年达成小幅盈利,2027年净利率突破3%,并计划在5-7年内推动莱尼跻身全球行业顶尖水平,逐步缩小与前三甲的差距,打破寡头垄断的固化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国际线缆与连接》的持续观察,尽管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已连续三年维持50%左右的营收增长,增速远超主业。

这不仅是业务规模的扩张,更是立讯精密从消费电子代工厂向全球汽车Tier 1供应商的战略跃迁,为其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关键基石。

04

小结:以收购为刃,多元扩张与全球卡位

在消费电子与汽车这两大核心战场,收购已成为立讯精密破局的关键,而在通信、光伏赛道,立讯精密的布局同样暗藏野心。

通信领域收购威讯联合半导体位于北京和山东的组装和测试业务、拟收购闻泰科技相关业务,强化射频芯片与系统集成能力;光伏领域拿下信濠光电子公司资产,切入新能源细分市场。这种“核心赛道深耕+新兴领域卡位”的组合,正构建起立讯精密多元增长的护城河。

从行业意义看,此次莱尼收购案不仅是立讯精密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正逐步提升。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布局。立讯精密与莱尼的协同整合,能够为出海车企提供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本地化零部件支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更加核心的地位。

未来,立讯精密能否消化庞大的收购版图、实现各领域资源协同,将是其从“收购者”成长为“规则制定者”的关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收购游戏,已让立讯精密从本土企业成长为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要玩家,而其带来的产业震动,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新连接器网站新闻详情页广告 广告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